“一夜连双岁,五更分二年”,2021如约而至。在方山脚下回望刚刚翻篇儿的2020,荆棘丛生、惊心动魄或是接续奋斗、成绩斐然这些词汇都不足以形容这个特殊的“南传元年”——2020对于南京传媒学院而言特殊到了极致,这是一个无法被取代、绝大多数人也不想去复制的年份;但是当2020终于成为了历史,它也有足够的理由被纪念、被回忆。
这是疫情背景和“转设”大事件交织的一年。新年伊始,连艺考的大幕还没来得及落下,席卷全国的新冠疫情就呼啸而来。在这场“大考”面前,我们的学校和我们的国家都是完全没有经验的第一次作答。从线上艺考、封闭校园、在线教学、匆匆毕业到有序开放校园、转设有序推进、元年新生报到、文化活动火爆、教学成果丰硕,这一切鲜明的对比让2020显得有些魔幻。在生死攸关的疫情高压下,南传低调又务实地在2020拿出了一张优秀的答卷。这份答卷的背后,是对师生生命、健康安全的极端重视,是在董事会和校领导班子的有力领导下对“责任”的诠释与践行,是全体师生大局为重、严格自我要求的自觉——那些辛勤忙碌的防疫师生与志愿者,那些感人至深、催人泪下的抗疫故事,那些始于初心、终于胜利的决策与担当,都是南传2020记忆中最温暖、最闪光、最珍贵的回忆!
当转设公告发布、当承载了十六年校名的石刻华丽转身、当第一批南传新生雀跃着报到,十六岁的“南广”低调地转身为“南京传媒学院”。转设之后不降反升的报考人次和新生报到率、明显增长的录取规模,都在体现着广大考生和家长“用脚投票”的信任与托付。站在学校发展的历史路口,这样越来越厚重的托付是全体南传师生再上新征程最宝贵的动力,也是南传再攀新高峰的最好支持!10月,六个新获批的南传“省一流专业建设点”——表演专业、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、动画专业、网络与新媒体专业、广播电视工程专业、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与原有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、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一起构成了南传在转设元年打造的优质专业方阵。在江苏省高校微课教学比赛、省级高校重点教材遴选、省级本科优秀培育教材立项等省级赛事和众多专业赛事、评比等舞台上,越来越多的“南传制造”也发出了更加响亮的声音。
近十七年来,南广和南传的发展走的从来都不是一条四平八稳、亦步亦趋的康庄大道。在“国内一流、国际知名的传媒艺术类高校”的发展目标定位面前,“野心”是标配,“一万年太久,只争朝夕”也应该成为所有南传人在未来的共识。在经历了南传元年的调整与过渡之后,在2021集中发力、精准提升,于各项工作中以“时不我待”的紧迫感谋事创业,既是我们必须完成好的任务,也是站在历史的路口,时代赋予每一名南传人的光荣使命!
对历史最高的致敬,就是超越历史。
在传媒艺术类行业发展一日千里的今天,在全国各地传媒艺术类高校如雨后春笋般设置和发展的背景下,年轻的南京传媒学院,只有奋力奔跑,才配得上沿途更好的风景啊!
所以,在2021的新年,借用在毕业典礼上出现频率最高的那句话与所有南传老师、同学、校友们共勉:
“我们,更高处见!”
(责任编辑:罗丽敏)
南广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:
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,版权均属于南广新闻中心,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、摘编 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,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,并注明"来 源:南广新闻网"。违反上述声明者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。
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 本网对其负责。
③ 有关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。
※ 联系方式: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新闻中心 xcb@cucn.edu.cn